LOGO

雅安市应急管理局

政务微信
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将感恩之情转化为芦山的奋进动力

来源:
发布日期:
浏览:
打印

“说心里不紧张是假的,但比起2013年的那次地震,这一次心里更有数,不会慌乱了。”6月1日17时,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太平镇村民杨金美正在山上采茶,意识到发生地震时,就赶紧找了个空旷的地方蹲下。下山后,她被村干部安排到太平中学集中安置点。

这场地震检验了芦山县的抗震救灾能力——“教科书式”避险在各地上演,应急电力现场保障、安全帐篷快速搭建、医护人员有序施治……当地群众迅速避险转移,各方救援力量极速驰援,各项工作高效有序。

“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科学布局灾后恢复重建,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2013年5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深切关怀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9年多来,芦山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奋进动力,抓紧做好恢复重建规划,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同时作长远计,不断提高全县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家家户户会避险懂防灾

6月1日,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后,芦山中学学生迅速躲在课桌下避险,随后老师组织学生有序撤退。在这次地震中,无一学校师生伤亡,多所学校师生有序避险撤离的相关视频在全网爆火,“教科书式”避险被网友称赞。

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芦山县龙门镇隆兴中心校看望受灾群众。“当时我也在现场,总书记说,不管是什么情况,不论是什么天灾人祸,一定不要让下一代受到伤害,这是我们的责任。这句话,我们一直记在心里。”芦山县防震减灾服务中心主任刘全说。

该县芦阳街道第二小学是2020年度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在这次地震中,在校师生仅用30秒就全部安全撤离到操场上。“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和安全应急疏散演练,聘请专家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该校副校长姜雪艳介绍,该校还利用家长会、街头宣传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将防灾减灾意识根植在学生和家长内心。

芦阳街道第二小学学生骆俊诚即将满11岁。9年多前,他们一家在地震后住进了芦山县体育馆的安置点内。习近平总书记来时,他们一家八口人正好都在帐篷里。“总书记走进帐篷和我们一一握手,并询问在安置点的生活情况如何,每天的补贴有没有领到,吃饭问题怎么解决。”骆俊诚的外婆程德英说,总书记还捧起骆俊诚的小脸蛋亲了一下。

“我想告诉习爷爷,我们现在过得很好,我长大以后,想要成为一名特种兵。”骆俊诚说。

这些年来,芦山县持续推动防灾减灾工作,推动家家户户会避险、懂防灾。走进芦山县,位于各街巷显眼处的防灾减灾宣传展板尤其吸引人的眼球,上面介绍了各种防灾减灾知识、应急逃生知识。刘全说,近年来,芦山县创新宣传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芦山花灯为载体,编创防震减灾花灯戏,打造独具特色的芦山防震减灾宣传文化。

“我们配合应急管理部门举办多次专项应急演练,按照实景实战、分级响应、部门联动进行。5月31日,雅安市还举行了全市抗震救灾综合演练。”刘全说,这次能高效有序应对6月1日发生的6.1级地震灾情,正是得益于这些年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探索的有益举措。

转移安置更迅速更妥善

“大家不要惊慌,收拾好个人随身物品,我们这就带大家前往集中安置点等待救援队伍支援……”6月1日地震发生后,李建和队友骑着摩托车、拿着大喇叭一路走一路安抚群众,带领群众转移到镇上的集中安置点。

李建是芦山县“轻骑兵”前突小队的队员,也是一名党员。为解决紧急情况下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突不进去”、灾情信息“传不出来”等难题,芦山县成立一支由28人组成的“轻骑兵”前突小队。这支队伍平日里负责区域内的灾害风险监测,遇重大灾情时负责及时定点投送物资、人员,快速转移安抚群众,配合专业救援。

“习近平总书记说,大灾大难是检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时候,也是锻炼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时候。”

无障碍浏览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5 yjgl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2259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930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4
联系电话: 0835-2223829
主办单位:雅安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