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十防九空 不可失防万一
宁可备而不用 不可用时无备
防灾减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安全福祉,是保障民生的大事。近年来,芦山县从机制建立、能力提升、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能力,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加减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为全县经济社会平安发展筑起一道道防线。
2022年7月26日,芦山县举办跨区域防汛减灾实战演练
值得一提的是,芦山县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先行先试、敢闯敢干,不断探索创新山区综合减灾模式。在应急管理部和省应急管理厅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11月芦山县被国家减灾委确定为四川唯一的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先后成功创建4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2所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学校(是全市唯一同时具有两所以上国家级示范校的县区)、5所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在全省率先完成风险普查试点,风险预防、基础防御、应急抢险等能力全面提升。
芦山县“6·1”地震震中太平镇大河村应急避难安置点开展防灾减灾小课堂
在“6·1”芦山地震中交出了全县无房屋倒塌、无因灾死亡、无次生灾害、无负面舆情的“抗震救灾答卷”,减灾成果得到充分彰显。
勤做“加法”补短板
芦山县地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防灾减灾格外重要。如何破解难题,夯实防抗救体系,打通山区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长期以来,芦山在应急救灾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快速响应、措施
省督导组到芦山县检查安全宣传“五进”工作
芦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制作了《芦山县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图》,整合县应急委、减灾委职能职责,纵向贯通雅安市应急指挥中心,横向连接18个主要涉灾部门,互联互通形成“1+18”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着力推动综合减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步提高县域综合减灾能力。全县实行365天24小时联合值班值守,建立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防汛等自然灾害联合会商研判机制,凝聚形成全灾种应对合力。全县高度重视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等方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芦山县防灾减灾轻骑兵队伍
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到笔精墨妙的“工笔画”,芦山县聚焦重点的精雕细琢,积土成山的点滴探索,让防灾减灾这幅“工笔画”更加光彩照人,一个个创新、实在的举措,让防灾减灾的“芦山样本”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典
敢做“减法”降风险
离我们最近的避难场所在哪里?安全疏散的路线是什么?预警来了如何尽最大可能全身而退?近日,记者走访芦山县飞仙关镇飞仙村,发现家家户户门口张贴着一张特殊的路线图。该路线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紧急避险路线进行了标注。根据路线图,村民在遇到险情时可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不少村民笑称“有图有安全”。
2022年8月底,四川省芦山县首个综合减灾主题公园正式建成开放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具备迅速逃生与自救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遇到强降雨,我们应该怎么跑、往哪儿跑,现在都明明白白。”飞仙村村民宋永强提到路线图时连声说“好”,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遇到强降雨应该如何避险,俨然是一个应急专家。
芦山县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之一。2022年,该县派出专业人员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掌握了134个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置、危害程度以及危害类
2022年12月,芦山县飞仙关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成
根据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置,每户人家的逃生路线图皆不相同。该县根据每家情况因地制宜绘制地图,就是要让每一个村民都知晓一旦身边有突发情况该如何逃生,提高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而趋利避险,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用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上十分贴切。正如同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一样,体现的就是“防”字当头、预防为先、预防为主的理念。近年来,芦山县通过打通信息共享渠道,健全完善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将隐患点“一体五位”人员(每个隐患点建立了监测员、村级负责人、乡镇负责人、涉灾部门负责人、技术支撑人员“一体五位”灾害隐患预警和处置模式)纳入预警预报范围,完善预警信息的发布和接收确认制度,及时向相关部门、乡镇和受威胁群众发布灾害气象及相关预警预报信息,提醒群众做好识灾避险,确保信息内容精准、发送及时、接收及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以说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方案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同时强调,“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应急管理作为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一环,强调形成共建共治的“全社会参与”模式,不仅能为及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人员保障和支持力量,也是形成应急管理共同体的必经要途。
2022年8月底,四川省芦山县首个综合减灾主题公园正式建成开放
为此,芦山县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模式。政府+社会组织,建立县、乡、村三级群团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织构架,全县33个村(社区)实施“安全农家”项目,组建了“政府支持、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应急志愿者队伍,
善做“乘法”强能力
灾前有预警,灾后强救援。防患于未然,必得“预”字当先,芦山县始终把安全隐患排查当作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2年1月,在芦山县龙门镇举行的森林防灭火演练
在芦山发生6.1级地震后,太平镇中林村村民王照华指着自己基本完好的房屋,感叹道:“幸好当初按照要求进行了抗震加固,我的房屋经受住了此次6.1级地震的考验,不仅保护了我的家人安全,也没有遭受多少损失。”当初,根据风险普查结果,工作组要求王照华对自己的房屋进行抗震加固,他因要经费投入,还有抵触情绪,但想到当年的“4·20”芦山7.0级地震,才勉强同意,“没有想到抗震加固的成果这么快就显现了。”
2022年6月1日,芦山县应急队伍在震中太平镇搭建应急通信卫星设备
全面摸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获取承灾体信息、历史震灾信息,客观认识地震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是有效开展地震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2020年8月,该县被国务院普查办确定为四川省三个全国首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县之一后,芦山县先行先试、开拓创新,探索形成了“1157”工作模式(一个总牵头、一个总方案、五项工作机制、七大风险系统),按照“边普查、边应用”思路,编制了县级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地图,完善地震监测台站、雨量站、水位监测站等布点,进一步优化“村村通”农村应急广播系统,集约化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有效提升灾害应对处置效率,为全省风险普查全面铺开提供了“芦山经验”。
把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契机,投入资金480万元,建立“政府+高校+社会资源+第三方技术团队”普查队伍,全面摸清掌握重大风险隐患,掌握应急能力状况,对应急、气象、地灾、交通、住建、地震、林业七大风险系统进行分类汇总,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形成地域风险地图,为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2022年5月30日,芦山县应急队伍参加全市地震应急演练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跨部门、多层面、宽领域,涉及方方面面。从预报、预警到调度、处置,从启动应急响应到落实具体措施,都需要“精准”。近年来,芦山县坚持全局思维,聚焦高效,防灾减灾救灾“四项能力”实现新提升。
——提高冬春防火能力。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依托“三级”林长责任体系,落实县级林长15人,乡镇级、村级林长131名,设置生态护林员263人,监管员37人。建成森林防灭火监控指挥系统,82个监控摄像点对重点林区、重要卡点开展全天候监控,7台无人机分片区开展全方位监控,监控信息实时接入指挥系统,与基层网格护林人员联防共管,实现“空天地”全面监测,火情监测热点信息核实可在2小时内完成,快速发出预警预报。
——提高夏秋防汛能力。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08亿元,实施防洪治理类项目7个,完成90.6公里应急排险和清淤疏浚。在全县设置自动雨量监测站33个、水位监测站4个、重要河段防汛视频监控12套、山洪灾害危险区雨量及自动报警装置20套,实现预警信息全覆盖。严格落实县乡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参加防汛防地灾应急演练责任,配置县、乡、村防汛“一对一”包保责任人192人,与宝兴、邛崃等5个县区(市)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将灾害点、在建工程和企业等纳入预警闭环管理,做到“上游下雨、中游吹哨、下游开跑”。
——提高四季防地灾能力。结合全省地灾全域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6600万元,实施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28个,劝导群众70户250人完成避险搬迁,从根源上消除地灾隐患威胁。在11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配置监测预警装置158套,全面推行县、乡、村、组、专职监测员五级网格化包点管理模式,配备监测责任人400人,健全地灾汛灾激励、奖励、考核“三个机制”,充分调动地灾汛灾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打通防汛减灾“最后一米”。
——提高全年防震能力。充分利用遥感影像等技术,完成全县境内地震活动断裂调查工作,形成全域1:5万活动断裂分布图,为城镇规划、新建工程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全面落实建筑物“三避让三有”要求,“4·20”芦山地震重建房屋全部按照7度抗震设防要求建设,对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场所均落实7度设防、8度措施。建成10个地震观测站(前兆和测震),布设61套地震烈度与速报预警终端及8个地震宏观观测点,涵盖气象三要素、GPS观测站等15种监测手段,监测数据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共享。安装了全省首个370兆自组网应急通信系统,推动“村村通”农村应急广播系统与地震预警等系统对接,在全省率先实现灾情预警“村村通”。同时,筑牢综合减灾“宣传”防线,将综合减灾融入城镇发展,投入资金2000万元,依托4.20地震
2022年6月2日,深入太平镇灾区参与应急救援
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入人心;众志成城,灾害面前并肩携手。如今的芦山,正不断筑牢防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守护大家的美好家园。下一步,芦山县将坚持兴利与除害结合、防灾与减灾并重、治标与治本兼顾、政府与社会协同,切实运用好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经验,强化问题导向,细化工作举措,不断提升综合减灾的能力和水平,着力为全国山区县综合减灾工作贡献芦山方案和芦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