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五年内,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但部分群众特别是山区老百姓对防震减灾知识不够重视,对掌握防震减灾知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容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生损害,因此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提高民众对防震减灾认识,掌握正确的地震应急避险方法,对广大农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县防震减灾局职工经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认为我们应该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为美丽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就如何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制作喜闻乐见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作品。一是以动漫图片、短片等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替代一味枯燥的文字,在电视、网站、学校、广场、公交车上大范围、多角度进行宣传。二是区分不同宣传对象,分别印制以家庭应急避险、地震科普知识、农居抗震技术为内容的宣传册,针对性发放。三是结合我县实际,定制部分有特色的无纺布袋、扑克牌、杯子、宣传纸巾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品,利用各种宣传契机发放,增强民众参与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激情。
(二)广泛开展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5.12)、唐山地震纪念日(7.28)、地球日、国际减灾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通过在广场、街头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宣传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和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品及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普及地震基本知识和防、抗、救相关知识。
(三)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及学校实际,以地震科普知识、自救互救知识、应急避险知识等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力争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四)切实加强基层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基层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因受到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知识接受能力差,居住分散、开展活动难等的制约,成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难点。针对这些特征,利用各乡镇、街道宣传栏等现有条件,选择赶集、传统节假日等时间节点,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技巧开展宣传,向城乡居民普及地震基本常识、避险救助知识和地震应急演练的方法、农村民居防震抗震技术常识等,逐步增强广大城乡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