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预警监测,加快信息传递。坚持与气象、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开展定期灾害风险研判和不定期气象会商,形成《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并及时发布,确保气象预报、雨情水情、灾情险情等信息互通和及时传递,实现预警信息“早知道”、防范应对“早准备”。入汛以来,共联合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1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13期,通过短信、微信、新闻媒体等方式发布预警和安全提示信息11万余条,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两次蓝色预警信息共紧急撤离高危行业从业人员463人次,转移避险户数1219户、群众3844人次。
二是科学部署应急救援力量,做好灾害抢险应对。组建“县级专职应急救援队+乡镇(街道)应急抢险分队”的应急力量体系,实行总体布局、分级管理、统一调度。目前,省应急救援大队15名专业队伍驻扎我县,全县消防救援队伍70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26人,公安、民兵、医疗、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等应急队伍584人;各乡镇(街道)配备12支应急队、71支应急分队共1090人,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处置。
三是摸清救援物资装备,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县级储备为主,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为基础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分级储备,及时更新加强全县救援物资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补充完善,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目前,全县14个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储备帐篷900顶、棉被5千床、棉衣裤5千件常用救灾物资以及编织袋、麻袋、铅丝笼、雨衣、救生衣等抢险物资3.2万余件(套)。
四是抓实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采取“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的方式,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开展应急演练54场,防汛应急演练340次。2022年5月26日,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开展“雅州使命.2022”防汛防地灾实战演练。通过演练不断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磨合机制、强化宣传,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
五是加快投入应急避难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转移安置安全高效。为有效应对汛期、地震等各类灾害风险,保障转移安置更加安全、实用、高效。县应急管理局结合全县实际,规划盘活全县学校、镇村等闲置资产,计划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应急避险点31个,涉及12个乡镇(街道),面积13535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安置1852人。除严道街道塔子山安置点为新建,其余30个点均为闲置资产,目前已设置了场所标牌,具备供水、供电、通信、厕所等基本生活设施。计划投入资金147万元,配备折叠床750套,棉褥1900套,正在采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