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聚焦雅安发展,关注雅安政务,解读法规政策,回应社会热点,欢迎收看由雅安市人
1. 欢迎两位嘉宾做客演播室。我国是第一次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涉及的部门也很多,那么在这我想请袁局长简单介绍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什么重大意义?
2018年10月10日,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摸清我市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的重要手段。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分涉灾部门和县(区)陆续开展了部分灾害类
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客观认识全市和各县(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及时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科学评估全市和各县(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科学规划实用的灾害综合防治区划,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灾害风险,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
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提高全社会灾害风险意识的重要
2.那可以说,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那么这次整个普查的对象有哪些?
本次普查对象范围比较广,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以及市、县(区)各级人
需要说明两点,一是普查对象中的相关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地震、暴雨、洪水、干旱等这些自然现象,要对这些对象的相关规律做调查;二是普查对象很多,普查将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和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对象开展必要的调查。
3.那么公众作为普查对象,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本次普查涉及的对象类
一是各级人
二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应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
希望社会各界都能积极、参与普查工作,配合普查员开展相关调查,我们也会对相关信息进行保密处理,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等信息的保护,严禁向任何机构、单位、个人
4.袁局长,我还想问一下,这次普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我市自然灾害种类多,根据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影响程度和特点,本次我市普查涉及的自然灾害类
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上述5大类自然灾害等主要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通俗的讲就是对五大类自然灾害在我市的分布范围、数量等内容进行调查;二是人口与经济、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要素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三是年度历史灾害、历史一般灾害、重大灾害等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简单的讲就是我市近年来发生的地震、山洪、泥石流等历史灾害情况的调查;四是政府综合减灾能力和资源、企业和社会应急力量参与能力和资源、基层综合减灾资源和能力、家庭综合减灾能力和资源等综合减灾资源和能力调查与评估,主要包括救援队伍、救灾物资、应急避难场所以及部分家庭信息;五是次生危化事故、次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次生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等次生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调查与评估。
本次普查内容多,既涉及5大类自然灾害风险要素的调查,也有在调查基础上开展的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综合防治区划;既有对各行业领域调查评估与区划的专业性要求,也有对普适性要素的全覆盖调查要求。
5. 像袁局长您刚才说的,我们普查内容确实是挺多的,那肯定需要时间的期限,那么整个工作在时间上是怎么安排的?
本次普查标准时间点为2020年12月31日,也就是说统计的所有内容均为2020年12月31日之前的数据。根据任务规划与设计,普查实施分为2个阶段。
2020年为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组织领导机构,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国家和地方各级在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指导下,开展普查试点工作。我市芦山县就是全省三个试点县之一,芦山县在国家、省、市的指导下,先行先试,高质量完成了试点任务,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四川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现场会也在我市芦山县召开,很好的将我市风险普查“芦山经验”和“雅安模式”向全省各市(州)进行了推广应用。同时,全省共有60个县(区)来雅交流风险普查工作,在方案修订、一线推进、问题化解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2021—2022年为全面普查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普查成果。2
需要强调的是,本次普查虽然有整体工作安排,但并不是说普查成果要等2022年普查结束后才应用,我们指导各县(区)、各部门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在普查数据采集后就可以立即纳入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中予以应用。目前,我市正在开展雅安市综合应急管理项目“DRM”建设,拟将本次普查数据成果运用到项目建设中,为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6.好的,谢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协同任务重、工作难度大,我们是如何来组织与实施?
本次风险普查牵头部门有应急、交通、水利等8个部门,参与部门多达17个,超过一半的部门有具体任务,部分部门普查难度大、任务多。各部门要完成所承担的普查任务,又要与其他部门做好协同,做到步调一致,统筹协调工作面临不小挑战。为了更好推动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在推广应用芦山县试点工作先进经验和典
一是构建了“三重运行”机制,包括完善领导小组,落实运行机构;编制实施方案,落实运行计划;
二是构建了“三重强化”机制,包括搭建工作专班,强化普查力量;创新宣传培训,强化普查氛围;开展
三是构建了“三重保障”机制,包括人才和技术保障;资金经费保障;数据质量保障。
近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2
7.好的,谢谢。像交通作为本次普查的8个牵头单位之一,同时,交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和基础,在这儿,也请徐科长从行业的角度来谈一下风险普查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领域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覆盖了全市1239.7公里国省干线和6621.9公里农村公路,是一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关切民生的重要任务。我市群众出行、客货运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主要还是依靠公路,普查工作的开展一是能帮助我们明确隐患底数,系统性推动灾害治理,提升交通出行服务和保障水平,进一步夯实市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二是能合理、高效进行应急救援人员、力量配备,强化突发事故处置能力,提升应急保通水平;三是促使我们更好地在完善配套设施、拓展服务功能、增强抗灾能力上下功夫,主动去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要。
8.那可以看出在这次的风险普查工作中,雅安交通人持续发扬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行业精神。请徐科长再介绍一下全市交通运输领域普查工作现在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是
一是形成一批质量可靠、客观精准的数据成果。我们高度重视形势任务,始终将高质高效推进普查工作作为我们年度的重点目标,截至去年11月,交通运输部门已完成对全市3317条公路路线、958座桥梁、8座隧道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审核工作,目标完成进度达100%;12月,完成对全市存在风险隐患的407处崩塌、278处滑坡、78处泥石流、80处沉陷、107处水毁、111处高边坡点位的现场采集和核查,为科学布局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提供依据和支撑。
二是提升应急保通水平,做到边普查、边运用、边见效。结合前期风险隐患排查数据成果,我们在中秋、国庆、元旦节前对全市道路开展隐患整治272处,并严格执行节日期间领导带班、人员24小时值班和重大信息报告制度,强化巡查值守,保持救援力量的战备状态,确保节日期间道路畅通,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消除安全隐患,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国省干线方面,我们积极同上级对接,争取将风险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大和较大风险点位纳入灾害治理项目推动实施;农村公路方面,省交通运输厅将联合公安厅开展重点安全隐患整治三年攻坚行动,消除易发、多发交通事故路段的重点隐患,
在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交通运输系统将再接再厉,充实专业力量,深入实施消危防灾工作,将群众出行平稳有序、安全畅通作为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9.我们都知道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那么这次普查有哪些具体措施来保障普查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衡量普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普查办目标考核“指挥棒”作用,成立由普查办牵头的专项督导组,开展专项督导。坚持“每周通报+挂图作战”,每周对各有关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将各县(区)与8大行业系统普查进度挂图上墙,每月对比,对进度缓慢的“发点球方式”督促工作推动,确保普查工作按时间节点全面完成。
其次,强化技术指导。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根据普查各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技术标准规范和方法要求,对工作难度大,进度相对缓慢的县(区)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技术指导,确保工作责任层层压实到位。
再次,强化分级负责。建立市、县各分类分级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普查成果数据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普查成果按照自检、抽查、核查的三级检查制度进行质量管理,各级普查机构都有义务核查下一级普查机构提交的普查成果,确保普查成果质量。
最后,强化执纪问责。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各级普查机构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杜绝
10.袁局长,我还想问一下,这次普查的主要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次普查是自然灾害领域一次开创性的工作,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首次聚合绝大多数涉灾行业部门协同开展普查,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普查的长效工作机制,这也是切实改变传统的“九龙治水”,解决部门数据共享壁垒的具体行动。
二是首次实现自然灾害风险要素的“全集”调查。本次普查既涉及多个自然灾害类
三是首次实现不同行业部门采取统一的技术框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之前,不同行业部门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理解不完全一致,评估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次普查要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就要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下实施。
四是首次实现从风险要素调查到综合防治区划的链条式普查。本次普查契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内容设计上从风险要素调查、风险评估、风险区划防治区划,完成普查工作,将各地区、各部门的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提供
当然,通过普查要实现上述四个创新,难度还是很大的,还需要各部门、各地区通力协作、相互配合,要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普查达到数据共享交融的目的,让普查成果效益最大化。
11.刚才袁局长您也谈到,此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调查阶段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普查数据已基本形成,那么这些数据在应用方面对全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都产生了哪些推动作用?
风险普查作为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之一,对地方的防灾减灾、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规划以及公共服务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我市结合风险普查成果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切实将普查成果运用到推进应急体系建设中来。
在应急预案方面,我市结合风险普查成果数据开展了新一轮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构建了以总体预案为统揽、专项预案为支撑、部门预案为补充的“1+33+N”应急预案框架,市、县(区)两级共编修各类应急预案458个,全市总体应急预案和各专项应急预案、部门重点应急预案编修率达100%,初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例如,在地震风险普查方面,我市除了完成国家和省定普查任务外,还结合雅安市实际和地震普查数据,强化成果应用,编制《雅安市较大及以上地震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在全国地市级层面率先印发,并被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作为“雅安经验”在全省推广应用。
在应急演练方面,我市从实战角度出发,针对普查成果反映的重点隐患区域,在地震灾害、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方面开展了多
在体制机制方面,通过对普查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结合当前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方面,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进一步健全了自然灾害应对会商机制、调度机制、联动机制、
在示范试点方面,以扎实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试点”和“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为契机,以点带面,全力提升基层应急应对能力。成功创
【主持人】好的,感谢两位嘉宾做客演播室。
(尾)【主持人】风险普查是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