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雅安市应急管理局

政务微信
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来源:
发布日期:
浏览: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对于地处龙门山断裂带上的芦山县来说,曾在2013年遭遇过7.0级强烈地震,今年又遭遇6.1级地震,防灾减灾形势更为严峻。

如何破解难题,夯实防抗救体系,打通山区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 “只有把工作做在前头,才能把安全留在后头”。芦山县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金秋十月,走进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挂着洪涝灾害危险区分布与人员转移路线图。“什么时候转移”“转移信号”“转移到哪里去”“应急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服务中心的广场就是避灾安置点。

发生突发事件,村民如何在第一时间找到就近避灾点?应急医疗点、应急物资堆放点、应急供水、应急供电等指引标识牌就立在村道两旁。公共信息标识向人们传递准确的应急信息,这意味着,群众出家门、出楼栋就能沿着标准化的避灾标识,有序、安全、就近到达避难场所。

而这,只是芦山县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芦山县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初步实现了从“救灾型”向“防灾型”转变。累计创建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1个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成为四川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现场会举办地。

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到笔精墨妙的“工笔画”,芦山县聚焦重点的精雕细琢,积土成山的点滴探索,让防灾减灾这幅“工笔画”更加光彩照人,一个个创新、实在的举措,让防灾减灾的“芦山样本”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典型。

打造风险普查新样板——

探索形成“1157”工作模式,编制县级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地图,集约化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有效提升灾害应对处置效率,为全省风险普查全面铺开提供了“芦山经验”。

开创防灾减灾新格局——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模式。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群团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织构架,全县33个村(社区)实施“安全农家”项目;与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达成合作,为示范县创建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与四川地质测试院、航天宏图等多家科技型企业签订协议,借助第三方技术团队力量400余人,让芦山风险普查工作领先全省。

推广减灾教育新理念——

以芦阳二小为示范点位,大力推行校园减灾科普教育,创新开展“每周一跑”情景模拟式应急演练,自创防震减灾纠错绘本和防灾减灾课间操。2020年,该校获评全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全国首届文明校园,日本政府公务员访华团、云南鲁甸校长代表团等相继来芦考察交流。

探索地灾治理新路径——

以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为引领,将生态环境修复与灾后恢复重建统筹推进,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防洪堤修复、生态植被恢复等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实现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与防灾减灾能力的“双提升”。

构建集中安置新模式——

实行网格包保制度,对过渡安置人员进行责任“五包”,并在全省创新利用闲置的小学、村委会等国有资产,规范提升打造常态综合应急避难场所9个,配备“两房三室”,全面实现安置群众“五有”要求,最大改善转移安全群众生活条件。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如今,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再次为芦山县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该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防灾与减灾并重、治标与治本兼顾,切实运用好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经验,强化问题导向,细化工作举措,不断提升综合减灾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川山区综合减灾贡献芦山力量。

无障碍浏览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4 yjgl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2259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930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4
联系电话: 0835-2223829
主办单位:雅安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