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有不少关于避震的经验,值得借鉴。经历了1556年陕西华县8级大震的进士秦可大,在《地震记》中记录了地震的“卒然闹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的经验。意思是说地震发生时,在室内不要往外奔逃,找一个能保护自己的地方趴下,即使房屋倒塌了,人的生命也能得到保护。
一位亲身经历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们介绍了“伏而待定”的具体方法,“在屋内感到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脸朝下,头靠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嘴,用鼻子呼吸,即可避免砸死,又不会窒息”。
在总结多次大震后幸存者的经验认为,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
震时,如果在瞬间不能离开房屋,最好是迅速到室内相对安全的地方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临震不慌 科学避震
孟宪全,唐山钢铁公司生活处干部,原住路北区东工房,樵子顶平房,处于唐山大震烈度Ⅺ度区。这是他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天半夜3点多钟,我正熟睡,突然被刮大风似的声音惊醒。我爱人起来关窗户时说:“怕是天要下雨了!”我觉得情况反常,同要下雨不一样,很可怕。因为我们平时听说过地震,对地震知识有所了解,就意识到有发生地震的可能,立刻对我爱人说:“不好,要地震!”叫她赶快下炕。我爱人立即跳下炕,我将一个孩子也拉下炕,屋中间放着一个刚做好的大衣柜,我们三人正好蹲在衣柜和炕中间,我又把两把椅子拉到身边。刚准备好,房顶就震落下来,樵子顶砸在炕、衣柜和椅子上,我们一点也没伤着。
临震不慌,科学而充分地利用周围有利条件避震,将会取得最佳效果。
住楼房:迅速躲在卫生间、储藏室、厨房、浴室、内承重墙角等开间小、跨度小、有支撑物,而又不易倒塌的地方;牢固的桌、床、茶几等低矮的家具旁边;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不要跑向阳台,不要使用电梯,千万不要跳楼。
住平房:迅速躲在坚实的桌子下、床下;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沿,趴在地上,保护好头部;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闻到煤气等有毒气体,用衣物捂住口鼻;正在用火,立即关掉煤气或电源。如果发现及时,室外又较开阔,尽可能跑到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不论住楼房、还是住平房,震时不要滞留床上,不要跳楼、翻窗,不要到阳台上、外墙边、窗户边去,不要躲在房屋的大梁下,千万不能惊慌乱跑。
如果正在上课,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慌不择路,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后,按学校防震准备的路线以及环境的要求,有组织地疏散、撤离。
千万不可蜂拥着逃离,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尽可能避开悬挂物,注意保护头部。地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疏散。
选择坚实的柜台、家具、立柱旁、内墙角等处蹲下,保护好自己的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玻璃货柜;避开高大不稳定或摆放重物及易碎品的货架、货柜,避开吊灯等悬挂物。
避开高大楼房、立交桥、高烟囱、水塔、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大型广告牌、建筑工地的大型悬臂吊车、狭窄的街道、巷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等危险场所,选择安全、开阔的地方蹲下或趴下。
(1)如果你家是平房,或者你住在一楼,只要收到地震预警警报就马上撤离到建筑外的安全地点;
(2)如果你住在二楼及以上楼层,请参考以下方法避险。
平时,你测试几次你从家里撤离到安全地点所需要的时间作为安全避险时间。以此作为标准,如果你收到地震警报的倒计时时间大于你的安全避险时间,就立即撤离到安全地点;如果你收到地震警报的倒计时时间小于你的安全避险时间,就原地避险(避险方法参考本节“1、在家中怎样避震”)。
在我国还没有基于地震预警的学校避险策略国家标准前,参考以下要点避险:
(1)一楼的教师只要听到地震报警声就立即组织学生有序疏散。
(2)二楼的教师若听到预警时间大于30秒,教师组织学生快速、有序疏散;如果预警时间小于30秒,教师则要求学生原地避险,等待警报结束后,再听从学校统一指挥疏散。
(3)三楼及以上的教师听到警报声后,无论听到的预警时间长短只能先组织学生原地避险,等待警报声音结束后听从学校统一指挥疏散。
一次地震 两种结果
1989年,我省小金县北部发生了6.6级强烈地震。在这次地震中,震区两河乡中心小学450名师生员工中有100多人因震时慌乱拥挤、跳楼而受伤。但同样处在震区的抚边中心小学,在老师的指挥下科学避震,全校300余名师生员工无一人伤亡。
跳楼避震 致伤致残
惊慌失措,小震大灾。1975年9月,山东省苍山县发生5.2级地震,震级不大,震中烈度不高,震区房屋基本完好,本不应该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却有300多小学生受伤,50多人重伤。原因是震时许多人惊慌失措,因跳楼、拥挤而致伤。
远离震中,跳楼致伤。1984年5月,我国黄海发生6.2级地震,上海市距离震中
慌不择路,致伤致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