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雅安市应急管理局

政务微信
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四川唯一!给芦山点赞

来源:
发布日期:
浏览:
打印

“小震是常态,现在房子结实多了!”10月12日,芦山4.7级地震中,大川镇乡村酒店店主张兴文指着应急提示牌安抚游客的场景,成为当地减灾能力提升的生动注脚。10月23日,芦山县正式被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称号,成为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其构建的山区综合减灾模式获国家层面认可。

10月12日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当地防震减灾APP推送消息:芦山县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无人员伤亡报告。与此同时,震中卫生院照常接诊、无人机同步巡飞核查(应对),展现了芦山在面对灾害时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有序应对机制。

作为全国首批创建试点,芦山聚焦龙门山断裂带灾害防控难题,过去三年间投入3.25亿元,修订142项制度,治理搬迁6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现了从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系统“减灾”的深刻转变。

科技赋能让防灾更智慧。在县应急指挥中心,11个地震观测站联动全省首个370兆自组网应急通信系统,震后30秒即可生成速报;82个林区监控、25处水位监测站每五分钟实时传回一次数据,织密“天罗地网”。

“过去救灾靠人海,现在靠科技+机制。”芦山县应急管理局局长何劲介绍,全县还创新“1+N+8+33”救援体系,52支应急队伍、50个物资代储点形成“县级库+镇村自储+市场化补充”的三级保障网络。

减灾意识的种子同样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在芦阳第二小学,熊丹萍老师正在通过绘本《震震别怕》为五年级学生讲授防灾知识,这种创新的减灾教育模式曾于2024年登上央视。与此同时,全民参与的“盯险”氛围日益浓厚。2023年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形成的“1157”工作模式,将专业排查与群众报灾相结合,实现了从“政府查险”到“全民盯险”的深刻转变。

目前,芦山正持续推进灾后重建与综合减灾的深度融合,对全县99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提升改造,完善应急指挥、应急供水、直升机起降等关键功能,逐步构建起更加坚韧的安全屏障。

无障碍浏览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5 yjgl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2259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930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4
联系电话: 0835-2223829
主办单位:雅安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