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雅安市应急管理局

政务微信
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震后自救互救

来源:
发布日期:
浏览:
打印
 

1、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大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2、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

抢救越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1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对窒息者,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57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1)震后救人时间要快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

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身”。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2)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被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被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被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被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被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被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避免因救援人员盲目行动,反而伤害被埋压人员事故。

3)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地震废墟 八个昼夜

医院的楼房在大震中倒塌了,两名护士迅速躲到办公桌下面,周围被砖块、杂物堵满,只有极小的空间,眼前一片漆黑,尘土呛得透不过气来,起初还隐约听到人的呻吟声,渐渐地周围一片寂静。这时她俩又被酒精气味熏得昏迷过去。大约过了三天三夜,当她俩从昏迷中醒来时,感到饥渴难忍,浑身无力,无法活动。大约到第五天,才偶然发现脚下有几瓶完好的葡萄糖注射液,这无疑象落水者抓住了救生圈,有了生还希望。

她俩兴奋极了,互相鼓励、关心,耐心等待救援的到来。第八天,终于听到了地面上有撞击水泥板的声音,她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有救了!”并同时向地面发出了求救信号,她们终于得救了
无障碍浏览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5 yjgl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2259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930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4
联系电话: 0835-2223829
主办单位:雅安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