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着力提升部门联动水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气象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体系。通过手机短信、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高度重视面向基层一线预警信息的传输,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并将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地质灾害监测员等共计1500余人纳入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在强降雨关键时期,针对性地把地质灾害防灾措施建议发送至各级领导及监测员,确保防灾机制高效运转和防灾措施迅速落实。防灾工作中严格执行“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防灾避让机制,一旦发布高级别预警或发现成灾迹象,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转移,必要时采取强制转移措施,并做好临时避难场所的人员隔离防护措施。
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加强灾情会商。宝兴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已于2020年11月13日印发《宝兴县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制度》,建立起会商研判机制,并运用技术、设备、科技产品进行监测预警。县应急管理局每月初会组织气象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有关部门进行灾害风险会商研判,形成《2021年宝兴县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印发至各乡(镇)、部门 ,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
三是打造宝兴特色,成为全国首个“轻骑兵”试点县。2019年的“8.22”特大山洪泥石流后,在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探索组建了志愿消防速报员及“轻骑兵”骑手队伍。该队伍于2019年进入试点,现已进入实体化运转。全县共选聘了58名志愿消防速报员,并选配25部天通卫星电话。组建14名县级“轻骑兵”常备摩托车骑手队,与8户村民签定68匹马14头骡子租用协议。志愿消防速报员及“轻骑兵”骑手队伍能有效破解“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的应急通信难题,有效提升政府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为科学高效处置灾害事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试点以来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是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台账,整合全县24支应急救援队伍838人,确保在处置突发事件时能拉得出、用得上。制定2021年应急物资采购计划,预计在5月前完成400万备灾点救灾物资采购,60万备灾点防汛物资采购,130万抗洪抢险物资采购工作。完善防灾避险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县、乡两级储备库,及时更新储备雨具、发电机、安全帽、强光电筒等应急设备,在县城和灵关镇储备四面体砼防冲墩,协调县内常驻企业提供大型挖掘设备,一旦发生大型灾害,能及时提供避险防灾物资,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五是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力度。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制定了宝兴县应急分级响应值班机制和应急值守工作分级管理制度,值班人员全年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督促各乡(镇)、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人员在岗,值班电话、超短波通讯、卫星电话24小时畅通,以确保预警信息能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到乡镇、到村、到组、到户、到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