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雅安市应急管理局

政务微信
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荥经县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

来源:
发布日期:
浏览:
打印
“十三五”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及省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深化体制改革,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是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形成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五年。十三五我县防震减灾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考验,制订并实施好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于全面提升我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有效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再上新台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国家防震减灾发展战略和荥经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 防震减灾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补欠账,打基础,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全县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得到提高,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工作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防震减灾事业稳步推进。
(一)地震监测能力逐步提高
1利用“4·20”灾后重建在民建乡新建地震观测台站1个,新增数字化前兆测项2项,测震1项。县境内另有石龙、凰仪数字化强震台2个,纳入省地震台网管理为“4·20”地震余震实时跟踪监测起到了重要作用。
2利用“4·20”灾后重建契机新增地倾斜前兆监测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荥经县无一项前兆监测手段的面貌,前兆监测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3、在全市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试验网建设中,荥经县布预警台8个,在“4·20”地震应急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群测群防体系得到完善
建立健全震减灾“三网三员”群测群防体系,形成了覆盖105个行政村、7个社区的“地震宏观观测、地震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服务体系,落实了防震减灾“三员”经费,每年组织开展至少1次专业培训活动。2015年,我县重新摸排调整了23名防震减灾助理员,8名地震宏观观测员,对新确定的8个宏观观测点进行挂牌。
(三)震害防御工作稳步推进
1实施震害防御工程灾后重建项目,对县城区地震活动断裂带进行探测和定位。
2施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制度,梳理编制并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备案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全部按照高于我县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和施工,备案登记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办理。
3、开展农村民居完全示范点建设,加强对农房和农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农房重建、城房重建全部具备抗震设防能力。作为示范带动,已建成新添乡上坝村等6个农村民居示范点。
(四)应急指挥体系日趋完善
1修编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地震应急演练。21个乡(镇)、105个行政村、7个社区及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均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全县已制定并在用的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共200多件,以预案为指导分级、分类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升县级防震减灾应急指挥能力和部门协同能力。
2、建成了县防震减灾应急指挥系统,完成了视频会议指挥系统建设,以无线短波电台、超短波对讲机为主的应急通讯网覆盖城乡。
3、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县城应急避难场所6个,乡镇应急避难场所13个,标示标牌,逐步完善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4、组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以矿山救护队、武警、消防、卫生、电力、通信等部门为主体,组建专业地震应急救援队6支、504人,以退伍军人、志愿者、民兵等为主体,组建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45支3200人。
5、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应急投放网络,健全物资储备、调运、接收、分发等无缝衔接工作机制,县救灾物资专用储备仓库建成投用,乡(镇)结合实际分设应急物资储备仓库。
    (五)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坚持不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不断推进防震减灾知识 “七进”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1、充分利用科普宣传周、法制宣传日、“7.28”、“5.12”、“4.20”等有利时机,广泛开展街头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张贴标语横幅、设置展板海报、开展知识竞赛、播放电视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防震减灾宣传活动210余场次。
2推进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工程,将防震减灾法制、科普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深入开展全社会多层次科普宣传。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校3所、市级3所、县级1所,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1个、市级1个。
二、“十三五”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十三五”期间所面临的震情形势
2、“十二五”期间,我县经历了“4.20”芦山强烈地震,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地震仍然是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二)“十三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荥经县防震减灾工作起步较晚,“十二五”的后两年,我县抢抓“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机遇,大力推进县域经济高速发展,民生事业蓬勃繁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政府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期望越来越高,同时也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地震监测手段较少。前兆观测手段不够丰富,监测基础薄弱;地震监测专业水平不高,地震预测具有局限性、片面性;尚未建成有效的地震预警体系,地震信息速报系统软件落后,对互联网依赖程度高;地震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引进人才难。
2、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地震应急预案实战性不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基础设施不完善,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在技能训练、快速响应、装备配备、协同救援等方面尚不能满足我县复杂、严峻的震情形势,部分乡镇道路交通状况差,地质灾害频发,成为地震应急工作最大的瓶颈问题。
3、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还很薄弱。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未完全进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群众对地震科学缺乏客观认识,防震避灾意识不够,缺乏基本自救互救常识。
4、工程抗震设防监管仍有提升空间。需加大力度推进农居防震保安工程,汶川、芦山地震后,我县新建农居抗震设防能力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偏远地区老旧房屋仍未采取抗震措施,城乡地震安全一体化程度有待于提高。
5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十三五”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坚持防震减灾与国家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坚持依法行政、科技创新,动员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为维护国家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工作目标
     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科技化、信息化、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防震减灾工作法制化进程,形成“监测、预防、救助”三位一体防震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到2020年,防震减灾三大体系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水平明显提升,地震综合防御能力全面加强,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本地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
1、监测预报 全县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5级,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预报和对地震应急、抗震救灾有指导作用的震后趋势判断;及时发现宏微观异常,提出对地震预测预报具一定实效的分析意见;面向公众增强地震信息发布能力,力争实现电视、广播预警;协助省、市局完成县域内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
2、灾害防御 城乡震害防御体系逐步完善,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逐步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城乡居民住房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提高,普遍具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3、应急救援 应急指挥科学有效,应急储备物质落实,避难场所功能完善。震后10分钟内完成灾情速报,20分钟内启动地震应急响应,1个小时内应急救援队伍普遍拉动,2个小时内震中区域救灾行动全面展开。
4、救灾恢复 震后24小时重灾区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3天内受灾群众得到有效安置,7天内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30天内过渡安置基本结束,灾后重建全面展开。
四、“十三五”重大项目
(一)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
依托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配合省地震局、市防震减灾局建设完成县域内地震烈度速报网和台站建设,形成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和预警能力,为政府应急决策、公众逃生避险、重大工程地震紧急处置提供服务。
(二)地震台站建设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项目规划的总体要求,在现有的观测台站基础上新增地下流体、电磁等1-2项地震前兆监测手段,建成荥经县地震综合观测台。
(三)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
升级更新防震减灾综合技术系统;完善充实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应急系统数据库;建立地震灾害损失快速预评估和信息发布机制,增强防震减灾社会服务能力。
(四)防震减灾素质提升工程
根据国家和省、市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7所(其中省级以上2所)示范社区(村)5个(其中省级以上1个),以示范创建促进全县防震减灾素质提升。
(五)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
根据国家和省统一规划,促进专项基金设立,制定扶持政策,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农民自建房抗震设防的扶持和指导,加快推进农居防震保安工程,重点做好宣传和技术服务,建立8个农居地震安全示范点。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法制观念,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切实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建立完善适应我县防震减灾工作需要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行政监督机制和机构队伍,制定切合实际的防震减灾规范性文件和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制度,加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规范全社会防震减灾活动,强化社会防震减灾行为监督,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
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建立防震减灾领导机构、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公众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防震减灾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科学高效的防震减灾行政管理体系,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三)健全保障机制,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
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建立与当地震情形势相适应、与财力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震减灾财政保障机制,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加大对各类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的投入。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分年安排防震减灾规划项目建设经费,防震减灾部门要积极争取将相关项目纳入国家、省上项目中,多渠道、多方筹措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落实。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按照依法行政、社会服务、廉洁效能和与防震减灾工作需要相适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机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加强人才培养,改善队伍结构,积极引进所需人才,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建立科学的防震减灾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机制,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依托国土资源、住建等部门,在乡镇和人口聚居地建设防震减灾社会组织,在防震减灾部门指导下开展防震减灾社会服务,确保防震减灾各项措施层层落到实处。
 
附件:荥经县防震减灾“十三五”主要项目     

附件:
荥经县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主要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拟建年限
承建单位
1
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
依托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配合省地震局、市防震减灾局建设完成县域内地震烈度速报网和台站建设,形成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和预警能力,为政府应急决策、公众逃生避险、重大工程地震紧急处置提供服务。
2016-2020
荥经县防震减灾局
2
地震台站建设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项目规划的总体要求,在现有的观测台站基础上新增地下流体、电磁等1-2项地震前兆监测手段,建成荥经县地震综合观测台。
2016-2020
荥经县防震减灾局
3
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
升级更新防震减灾综合技术系统;完善充实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应急系统数据库;建立地震灾害损失快速预评估和信息发布机制,增强防震减灾社会服务能力。
2016-2020
荥经县防震减灾局
4
防震减灾素质提升工程
根据国家和省、市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7所(其中省级以上2所),示范社区(村)5个(其中省级以上1个),以示范创建促进全县防震减灾素质提升。
2016-2020
荥经县防震减灾局
5
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
根据国家和省统一规划,促进专项基金设立,制定扶持政策,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农民自建房抗震设防的扶持和指导,加快推进农居防震保安工程,重点做好宣传和技术服务,建立8个农居地震安全示范点。
2016-2020
荥经县防震减灾局
 
无障碍浏览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5 yjgl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2259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930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4
联系电话: 0835-2223829
主办单位:雅安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