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22”抗洪抢险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战士一次又一次守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当难得一见的特大暴雨来袭,他们全力以赴固堤防、打头阵,暖民心,再次出战,鏖战洪魔。
闻“汛”而动,下沉一线固堤防。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斗,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拦得住行车漫步,拦不住应急人的脚步。8月10日晚上11时,骤雨突降,全县电力、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群众住房严重受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县应急管理局局长王忻不顾自身安危,连夜组织值班领导及干部奔赴思延、龙门等汛情紧急的乡镇,指导乡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全局吹响防汛救灾“集结号”,休假干部连夜赶往单位。
8月11日,县应急管理局迅速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的“8·10”特大暴雨应急抢险工作小组。设立综合协调、抢险救援、网格清淤三个工作组、2支突击队。“下沉一线,才能切实担起自身责任,才能更好地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王忻深有体会地表示。全局18名党员干部组成的2支党员突击队,直插一线,一支奔赴王家村开展应急搜救,一支网格区排淤清渣,全力进行抢险救灾,有力充实了基层防汛抢险力量,鼓舞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斗志。
“乘风破浪”,抢险救援打头阵。龙门镇王家村的一处废墟上,副局长程国一瘸一拐的帮着救援队伍清道搬物,膝盖的鲜血还未干逝,酸楚的手臂,牵动右脚一阵抽痛。日前,他骑电动车参加灾情紧急会议,暴雨导致道路泥泞湿滑加之熬夜疲惫不堪,不幸摔倒在地,右手和右脚两侧摔裂。他仅用酒精消毒便又投身到一线救援工作中去。“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他们用无畏的实际行动,构筑风雨冲不破的生命堤坝,成为大家心中最坚定的“主心骨”。
8月11日以来,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公安、交通、住建、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和乡镇(街道),紧急调动挖掘机、装载机等机具1200余台次,组织消防、武警、民兵应急分队、基层干部9100余人次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排查地灾、内涝等隐患点300余个,转移安置群众5129人,抢通断道80条,抢通电力受损25条,恢复15处变电站,24小时不间断奋战,越是艰险越向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带给群众。
枝叶关情,调运物资暖民心。责任重于泰山,真情付诸群众。受灾最为严重的龙门镇,1130名紧急转移安置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怎么办?考虑情况的紧迫性,县应急管理局一方面针对重灾乡镇紧急调拨应急照明头灯、防水电筒、救援铁锹、棉被、防潮垫、雨衣雨鞋等应急物资2000余件,保障受灾群众和救援队伍基本装备,另一方面协助壹基金(韧性城市·安全家园)和芦山青衣传媒公司,将他们捐赠的家庭生活应急箱、方便面和矿泉水等540余件生活物资运送至龙门镇王家村,解决燃眉之急。
严峻汛情叠加常态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冲刺等多重任务,难度大、压力重。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应急管理局全体干部与灾区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群众应急救灾工作,把温暖送到受灾群众心坎上,坚持实地走访慰问受灾群众,帮助转移物资,正能量舆论引导,坚定群众战胜洪灾的信心,为灾后重建打下坚实基础。
甘居幕后,收集灾情抗重担。“救灾工作如同一场人类与自然灾害之间的战争,能否做好信息的侦察收集工作,是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副局长李本军表示。身为应急人,加班加点是常态,尤其从事灾情信息工作,只要发生灾情,常常24小时不眠不休,虽然没有在前方救援现场的轰轰烈烈,但在与风争速、在与雨赛跑、甘居幕后,做好灾害信息传递的“应急卫士”,第一时间传递全县灾情信息,为下一步争取、分配资金和物资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灾情发生后,县应急管理局迅速下发《关于及时报送“8·10”特大暴雨灾损情况的紧急通知》,统筹各乡镇(街道)和住建、水利、自然资源、交通、电力等部门报灾信息员,收集汇总各类受灾情况和气象预警信息,反复核对灾损统计表,解释灾情指标,并形成“8·10”暴雨洪灾信息专刊;为县组织部、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红十字会等10余个部门提供灾情数据30余次,处理乡镇(街道)、部门上报灾情40余条,同时配以图片、视频、新闻报道发全县应急信息群30余次,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呈现我县灾情,及时将上级的最新指示和要求第一时间向各单位传达,为抗洪抢险提供决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