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抓好预案修订。结合我县灾害形势、救援情况实际,推动应急预案修编完善工作,按照“三个一”预案管理模式(一个应急预案配套一个行动方案和一个应急处置口袋书),不断完善形成“1+31+N”(1个总体预案,31个县级专项预案,乡镇、部门等预案)预案体系。同时要求各乡(镇)根据本辖区地灾点、山洪点及分析研判危险区所处位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完善预案并
“从实”抓好应急演练。坚持以练促改、以练养战,指导各地灾点、山洪危险区、工程建设营地等对照预案内容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针对性开展夜间和“三断”(断电、断网、断路)情况下的演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确保一旦发生灾情险情,能闻令而动、迅速反应、快速处置,不断提高防汛减灾应急应对能力。
“从早”抓好转移安置。严格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整合“两项改革”后闲置公共用房,按照“1+N”的工作思路,在全县各乡(镇)建立至少1个常态化避灾安置场所,并根据各乡(镇)辖区内地灾点、山洪危险区等分布情况、避险转移实际需求,在相关村(社区)设置N个临时安置点。采取分期分批逐步实施建设方式,在前期摸排并实地勘察情况下,投入资金约200万元,先期改造14个常态化避灾安置场所,覆盖全县10个乡(镇)22个村(社区),真正实现避灾安置场所常态化、规范化运行,让群众能够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