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日期间,交通出行、文化旅游、节庆消费活动增多,人流、车流、物流相对集中,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处于旺季,农耕活动频繁,交通运输、旅游景点、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突出。
道路交通安全。出行前要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况良好。驾车时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不酒驾醉驾,尤其是在遇到下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更须严格控制车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留意灭火器、安全锤和安全出口位置。
消防安全。正确使用电气设备,不超负荷用电,不私拉乱接电线。严禁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人车同屋、进楼入户、飞线充电,不得将电动车停放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外出做到“三清三关”:清走道、清阳台、清厨房,关火源、关气源、关电源。
企业生产安全。要落实主体责任,开展节前安全检查,做好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节日期间各生产经营单位需强化值班值守,完善应急处置预案,配齐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加强应急演练。
燃气安全。不擅自拆、改燃气管道和设备;使用燃气时不要离人,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经常性检查厨房燃气软管是否有老化、松脱现象,发现异常要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更换;发现燃气泄漏时,要迅速关闭气源,开窗通风,严禁触动电器开关或使用明火。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进入车站、酒店、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时,首先要了解安全出口,逃生通道位置,熟悉消防器材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遇到火灾时,要沉着冷静,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如遇紧急情况,要根据工作人员的引导进行疏散,不要逆人流前进、不要相互拥挤,以免造成踩踏。
防范灾害性天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提前掌握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应急避险常识,遇到灾害性天气,尽量减少外出。汛期避免进入山洪易发区、河道行洪区及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