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雅安市应急管理局

政务微信
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震前做好防震准备

来源:
发布日期:
浏览:
打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各级政府、各个单位、每个家庭及其成员,都应当牢固树立防震减灾意识,努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不断提高全市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做到“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从唐山、汶川大地震和多次震例看,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地震知识和避震常识,对突发性地震事件盲然不知所措;二是盲目避震;三是房屋抗震性能差。因此,做好防震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下面着重介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家庭、学校、个人防震准备。
        1、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重点在“防”,关键是作好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前的各项应急准备。
        地震应急预案,是在“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采取的紧急防御措施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抢险的行动计划。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能有目的地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从而保证高效、有序地开展地震应急防御和抢险救灾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或扩大,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制定和落实地震应急预案,是做好震前防震准备,乃至整个地震应急工作的核心内容,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四川省地震应急预案》等要求,借鉴“5.12”汶川特大地震等实战经验,修订完善了《雅安市地震应急预案》,2012年1月5日市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政府雅办发〔2012〕10号文件下发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地震应急组织体系、地震灾害事件的分类、地震灾害事件的分级管理、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响应、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其他地震事件的应急处置、地震应急后期处置、地震应急保障和附则共十部分。
        地震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地震应急涉及方方面面,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施其职,密切配合,才能提高地震应急工作的实效。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学校、社区都应制定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做到临震不乱,有效救助。
      2、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学习、观察和识别震前宏观异常现象知识,利用这些知识帮助你抓住避震时机。
查找家中在地震时可能造成破坏或伤害的隐患。如家具倾倒、物品掉落伤人;易燃易爆品容易引发火灾和危害;住房的抗震能力,估计地震时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

       针对问题,制定出解决办法,消除不利防震的隐患。并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制定应急避震措施,包括:避震方式,是否疏散及怎样疏散,室内避震还是室外避震,震后家人联络团聚等。            
       (2)了解住房的环境 所谓住房环境,是指地震时,你的住房周围有没有容易倒塌的建(构)筑物,或者你的住房是否地处岸边、陡坎或不稳定的边坡地带,因为这些地方,在地震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滚石等次生灾害;高楼、高烟囱、水塔、大型广告牌下的房屋,震时极易被坠落物体砸伤;处在高压输电线、变压器等危险物下的房屋,震时电器容易短路,电线震断落地,容易引起火灾;危险品生产的工厂或仓库附近,震时易引起爆炸或有毒气体泄漏;陡峭的山崖下,不稳定的山坡,发生泥石流的冲沟口,不稳定的河、湖岸边,都属危险地段。

       上述住房环境,即使自己的住房质量较好,也会受周边环境影响遭到损坏,应当引起重视。       
       (3)检查或加固住房 建筑物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震前检查住房的抗震性能,并进行必要的加固,是很重要的。
       房屋的抗震性能如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定:
      场地与地基 坚实均匀、开阔平坦的基岩有利抗震。松软、淤泥、人工填土、古河道、旧池塘等地基易变形,高耸的山包、陡峭的山坡、半挖半填的地基等不利于抗震。
      房屋结构 造型简单、规则、对称、整体性强、重心低,有利于抗震;相反,地震时容易损坏或倒塌。
      住房质量与新旧损坏程度关系密切 承重墙体是整个房屋的骨架,要作为重点进行检查,“骨架”是否坚实,有无裂缝、酥松、倾斜,木柱有无腐蚀、虫蛀等现象。
       雅安农村的夯土墙、卵石墙、片石墙,由于墙体沉重,地基处理简单,倾斜、裂缝较常见,墙体接近地面处由于年久失修,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墙脚部位剥落严重,抗震性能很差,一般5级左右地震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根据住房损坏情况,可分别采用加拉杆,在墙外加支柱或附墙,修补更换腐蚀、破损的支柱,加扒钉、垫板、斜撑等办法,增强房盖的稳定性和屋盖与墙体连结的牢固性。
       屋顶的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阳台、雨篷、高背瓦等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部位,用处不大的可拆除,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或降低其高度。
      (4)强化室内防震措施 地震时由于剧烈颠簸、摇晃,致使室内家具和物品倾倒、掉落等引起人员伤亡。因此,要注意室内家具摆放合理、安全,有利于人员撤离或避震。
       把屋顶、墙上悬挂的物品取下或固定牢,使其不倾倒;家具顶部不要堆放重物;在玻璃门、窗上粘贴防震胶带。

      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房梁,选择室内坚固的内墙边安放;床的上方,不要悬挂金属和玻璃制品及其它重物;床和写字台等坚固、低矮的家具下面是避震的好空间,不要堆放杂物。
       放置好家中的危险品,包括:易燃品(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等),易爆品(煤气罐、氧气包、氧气瓶等),有毒品(杀虫剂、农药等),这些物品极易引起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要妥善存放,做到防撞击、破碎、翻倒、泄漏、燃烧和爆炸。
       准备必要的防震物品。地震后,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每个家庭应当准备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以适应震后急用,包括: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药品、电筒、干电池等,把这些东西集中放在“家庭防震包”或轻巧的小提箱里。个人必备的物品:电筒、衣物、塑料餐具、饮用水等,集中放在自用的防震包里。
       (5)家庭防震演练 震时避险,很多事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和困难的条件下完成,包括:避险、撤离、联络等,通过演练,能很好地检验家庭的防震准备工作,使家庭防震准备更趋完善。
       一分钟紧急避险。假设地震突然发生,在家里怎样避震?设定地震发生时全家人在干什么?地震强度可设为一次破坏性地震;避震方式:是室内避震,还是室外避震?根据每人平时正常生活环境,确定避震位置和方式。
       演习结束后计算一下时间,是否达到紧急避震的时间要求,总结经验,修改行动方案后再做演练。
       震后紧急撤离。假设地震停止后,如何从家中撤离到安全地段,撤离时要带上防震包,青年人负责照顾老年人和孩子,要注意关上水、电、气和熄灭炉火。
      紧急救护演习。掌握伤口消毒、止血、包扎等知识,学习人工呼吸等急救技术,了解骨折等受伤肢体的固定,以及某些特殊伤员的运送、护理方法。
      学校人员密集,学生往往在大地震中最容易受到伤害,做好学校防震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
      (1)了解学校防震要求 学生要主动了解学校防震减灾组织,执行学校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参加学校和班级举行的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各项活动。要自觉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和地震科普知识,投身到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中去,如办黑板报、墙报、小专栏、地震科普讨论会等,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告诉家人。
      (2)从本班防震准备开始 桌椅摆放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3)举办学校防震演练 在学校老师的组织带领下,了解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教室外面有没有高大建筑物、大型广告牌之类的危险物,可能震垮掉落?附近有没有存放危险品的仓库和生产工厂?学校的消防器材和水源在什么地方?医务室、门诊部在哪里?农村和山区的学校,要注意校舍周围的池塘、乱石、危岩、陡坡等容易引起垮塌、滚石等次生灾害。
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演习结束后,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可多次进行,使每个同学能熟练掌握避震方法。
       (4)制定学生安全联络卡 联络卡上记录学生姓名、所在学校名称、家庭住址、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一旦遇到地震就可方便的使用联络卡。
       每一个公民都应发扬人人奉献、众志成城,既保小我,又利大我的社会公德。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为减轻地震灾害做出贡献。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人可以按以下十个字,做好预防准备:
       (1)学 学习地震知识及各种减灾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努力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
       2)听 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及防震减灾部门发布的有关地震震情消息,不听信谣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3)备 地震短临预报发布后,个人、家庭都应做好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术准备。如储备常用药、食品、饮用水、御寒防雨衣物、手电筒、电池、蜡烛、火柴、收音机及用于自救互救的小铁包铲、独锤子、钳子、螺丝刀等小工具。常用药、食品、饮用水应在短期预报后开始储备,其它物资应在中期预报后就开始储备。储备的物资应放在安全、易于取放之处。家庭中的贵重物品应转移到安全地方。
       4)避 震前应作好个人、家庭躲避震灾的行动安排,选好疏散避震的安全地带,一旦发生强烈地震,个人或家庭要采取紧急避震行动。
       5)察 注意观察研究你身边的自然变异现象,如气候反常、动物及植物异常、出现地光等。有条件的话,个人也可以利用一些简易设施,观察地下电流、地声、地下水等的异常现象。
       6)报 由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非常复杂,所以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时,不要惊慌,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当地政府及防震减灾部门、地震科研单位)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
       7)保 积极参加灾害保险,减轻个人和家庭经济损失。
       8)断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抗 地震一旦发生,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发扬大无畏的精神,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
       10)救 个人和家庭都应掌握一些初步的医疗救护知识,如止血、包扎、抗休克等,并准备一些必备药品。
无障碍浏览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5 yjgl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2259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930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4
联系电话: 0835-2223829
主办单位:雅安市应急管理局